降雨远去,晴好天气回归,这两天各地秋收进度不断加快,全省水稻收获进度超八成。面临不利天气,具有强抗灾减灾能力的高标准农田再次显现出了高产稳产效能。
和普通高标准农田不同,东海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了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点,它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内虫害、气象、土壤墒情等环境数据,并由农技人员分析后,精准指导相应区域内的农业生产。配合上生态犁耕深翻作业、化肥减量增效等一系列绿色生产举措,农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会逐年提高,确保水稻种植稳产高产。东海县平明镇周徐村种植大户王洪业告诉记者,“通过生态沟渠,生态高产创建的一些项目,增加我们高产创建区的整个效益,正常的话,比老百姓的土地增产100斤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除了高产稳产,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重要。对此,连云港市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吕浩表示,“高标准农田可以做到旱能灌、涝能排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更能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,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,项目区人均收入可增加300元以上。”
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今年建成的360万亩高标准农田,在水稻插秧前已全部投入使用。据初步测算,与普通农田相比,高标准农田建成区,土地租金每亩提高100元以上,粮食产量每亩增加100斤左右,亩均作业成本降低约150元。
不仅要藏粮于地,更要藏粮于技。今年水稻种植期间,苏州、扬州、盐城等地都示范推广了全程农机无人化作业,进一步打通“耕、种、管、收”四大环节,为粮食生产简单化、低成本化、丰产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经实地测产,新品种新农机加持下,各地示范田块普遍实现了水稻增产,其中高产田块亩产达到793.8公斤。对此,中国工程院院士,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表示,“这个产量是一个比较高的产量水平,要比全省平均水稻产量高了两成到三成。主要得益于,这两年耕种管智能整体机比过去更加成熟,功能更好,第二个我们配套的北斗导航、智控系统、牵引系统这几个系统 ,相互之间的集成配套相对比过去更好了。”某农机企业研发部项目主管张波坦言,“无人农场这一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效率上能够提高,损失上也能减少。”
为进一步推广智能农机应用,今年秋收季,全省1100多名农机科技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,组织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宣传、农业装备维修调试、现场演示等志愿活动。截至目前,共服务合作社和农机大户780多个,志愿服务面积超55万亩。
本文地址:/machinery/256176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